召回万辆理想电动车:单价10元制冷剂引发质量风
日期:2025-11-06 15:10 浏览:

10月23日,“丽丽MEGA”电动车在上海中心城区正常行驶。经过一个有信号灯的路口后,底盘右侧突然冒出火花。 10秒后,大火开始吞没汽车,将其完全烧成空架。旅客逃亡的尴尬和熊熊大火直接影响到了行业和消费者。新能源汽车恐慌蔓延市场,“电车逃生演练”视频充斥社交媒体。事故发生7天后,理想汽车官方发布起火公告,称事故原因是MEGA 2024的冷却液耐腐蚀性不足。根据情况,动力电池的铝制冷却板和前电机控制器可能会腐蚀,导致冷却液泄漏。这会导致车辆故障灯亮起,限制功率并无法启动。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热电池失控。为此,Ideal将召回生产日期在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之间的总计11,411辆Ideal Mega车辆,并将免费为这些车辆更换合规冷却液、电池和前置电机控制器。后续 MEGA 中使用的冷却水将来自不同批次,不会受到影响。 36氪进一步了解到,理想计划对所有召回车辆更换电池。根据内部初步测算,本次撤资成本将达到20亿元左右。许多工程师在看到 Ideal 召回公告时都感到难以置信。因为“冷却液防腐蚀是一个很常见的设计规范”,“大家一直认为可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冷却液”,“直到现在,几乎所有铝制冷却板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都不会想到冷却液在车型中也需要特别关注。”MEGA是理想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于2024年3月上市,售价高达55万元。搭载宁德时代第一代麒麟电池,拥有5C超级快充功能。据官方宣传,只需充电12分钟即可实现500公里续航。理想者36Kr表示,2024 MEGA中填充的冷却液是低电导率冷却液,以满足绝缘设计要求,而不是传统的高电导率冷却液。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solution.io水冷冷却液,在MEGA 2024推出仅一年多后就出现腐蚀和泄漏,即使根据10多年的耐腐蚀设计标准,低电导率冷却液的耐腐蚀性不足。低电导率制冷剂泄漏导致火灾和爆炸的电气机制仍不清楚。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这种不起眼的制冷剂是导致20亿台召回的“罪魁祸首”。 “看不见的冷却液引发黑天鹅爆炸” 汽车冷却液是热管理系统中非常成熟的组成部分,每升成本仅1元多一点。业内人士告诉36氪,制冷剂主要分为三大类:水基型、油基型和离子导体型。目前,考虑到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水基冷却液是汽车主要使用的制冷剂。离子制冷剂完全由离子组成,价格约为每升100元以上。电力成本非常高,显然不适合在车辆端使用。油基冷却剂的主要成分是四氟化碳等矿物油或植物油,具有优异的冷却和消防性能,但价格昂贵。水基冷却剂主要由水和乙二醇组成。将两者按1:1的比例混合并添加一些添加剂使您的汽车冷却剂。传统的水基冷却液含有更多的离子添加剂,这使得冷却液的导电性更强。这是目前主要的冷却液。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冷却液一升的价格约为1元。然而,随着电动汽车600V/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如果冷却液的电导率仍然很高,如果冷却液泄漏并有强电流流过,车辆起火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低电导率制冷剂越来越受欢迎。有工程师透露,一些车企计划开发电池翻转测试,应该可以模拟冷却泄漏后的情况。使用低电导率冷却剂有助于满足泄漏后的绝缘要求。因此,Ideal在MEGA 2024中改用较低电导率的冷却液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其首款电动汽车的设计标准。低电导率冷却液的主要成分是 1:1 的混合物仍然是水和乙二醇,但离子添加剂取代了分子添加剂,从而降低了电导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低电导率产品刚刚推出,不少车企才刚刚开始样品测试,因此成本较高,每升近10元。除了满足绝缘设计要求外,使用低电导率冷却剂还可以避免高电导率冷却剂的气泡破裂和退化分层问题。所谓气泡跳跃是指传统冷却液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并形成气泡的趋势。 “传统冷却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因此容易像肥皂一样起泡。起泡后,泡沫堵塞了冷却回路,减慢了冷却液的流动速度,降低了其散热效果。”36氪工程师表示。如果冷却液变质并分层,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例如,电池芯的某些部分可能会e 完全与水接触,而其他部分可能完全与添加剂接触。多重因素使得从高电导率制冷剂向低电导率制冷剂的转变成为行业中的新兴趋势。但问题可能就在这里。冷却剂中的缓蚀剂与金属离子或腐蚀性介质发生反应,形成一层不溶性沉淀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保护水冷铝板。然而,在低电导率冷却剂中,原来的离子型缓蚀剂被分子型缓蚀剂取代,其对金属的腐蚀防护效果不如分子型缓蚀剂。因此,相对而言,这意味着“低电导率冷却剂变得更具腐蚀性。”参与低电导率冷却剂开关验证的工程师注意到了36氪,但他也指出,非离子冷却剂(低电导率冷却剂)具有更强的腐蚀性。根据实际测量,汽车公司在正常定价和审查机制下获得的(导电性冷却剂)在部件腐蚀方面肯定表现不佳,“但并非完全如此”。售后,水冷板已被腐蚀。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案例还很少。”“UA材料工程师直言不讳地告诉36氪:‘冷腐蚀验证存在盲点。’据36氪介绍,水冷板不是易损件,不能轻易更换,因此其使用寿命必须与整车的使用寿命相匹配。车辆的使用寿命通常为15年或更长,保修期通常与电动电池的保修期相同。理想的MEGA水冷板会立即引起腐蚀质量问题,因此这必然会引起市场的质疑,尤其是汽车公司和电池等相关供应商的冷却剂验证系统和水冷铝板RY 制造商。一位电池工程师表示,冷却剂是电池制造商没有时间解决的一个领域,因此参考腐蚀检查管理工作留给了汽车公司。首先,在零部件开发阶段,冷却液和水冷板供应商相互进行产品测试,然后电池厂或电池组本身进行额外的综合验证测试,最后返回整车进行耐久性测试。在测试中,很少注意检查冷却剂腐蚀。只需经过1000小时的测试,即可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证书。 “大多数供应商都愿意,”他说。然而,如果车企想要自己做冷却液测试,需要时间和专门设备,因此车企通常只要求有实验室资质的供应商出具耐腐蚀性报告。此外,传统上,冷却剂并不是一个危险因素ment。汽车企业认为,最好将管道设计成在一定时间内不会腐蚀的厚度,然后进行一些防腐处理。电池水冷板等关键部件钝化处理,即安全。在电池组的集成验证过程中,水冷板表面涂有其他分子以实现完全冗余,不可能将冷却剂全部排空。因此,如果车公司实际使用的冷却液和测试的冷却液不是同一型号,则汽车使用的冷却液将为A,而测试时使用的冷却液将为B、C、D。即使测试时没有发现问题,也不意味着车主使用汽车不会出现问题。据了解,业内部分车企出于成本考虑,且传统冷却液相对较弱,在测试时并未指定冷却液型号。技术十分成熟。然而,一些 IDEAL 官员表示,Ideal L 系列型号指定了需要验证的制冷剂型号。我们将确认其在实车中的使用情况。 “那?” “冷板腐蚀事件发生仅一年时间。” CATL是中国主要的电池企业,麒麟电池是其标志性的高端产品,理想汽车也是中国汽车制造的代表性企业,MEGA也是该公司的主要纯电动产品。一年之内,这种组合就引发了电池冷板腐蚀泄漏的质量事故。除了汽车公司和供应商在验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露之外,业界还关注两家公司共同推广的超快充电技术系统。研发大型水冷技术的工程师向36氪透露,除了冷却液的耐腐蚀性,还注重冷却液的设计标准。r 超快速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加热板和冷却板。传统的电池冷却铝板通常放置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钎焊工艺连接。为了解决电池超快充电过程中散热量大的问题,麒麟电池首先采用了大面积水冷铝板。与底部水冷结构不同的是,电芯宽边之间放置了水冷板,冷却效果提高了五倍。例如MEGA连续使用6节电池,使用193节电池。整个电池组需要30多块大面积水冷铝板。上文提到,据工程师介绍,麒麟电池的水冷板结构极其细致,形状像口琴管。口琴管的两端各有一个主管。如果左侧是进水口,冷却水会流到右侧并加入主管道在右侧。最后,所有主管相遇,冷却液离开电池。口琴管水冷板的厚度约为5mm。当电池组需要容纳数十块水冷板时,应严格控制管壁厚度,同时考虑弹性,以适应电池膨胀的呼吸效应,达到减重的目的。多位拆解过麒麟、同样参与大面水冷开发的工程师告诉36氪,业内单个大面水冷板的口琴管壁厚不超过0.5毫米,但传统底部水冷板的壁厚往往超过1毫米,对应的至少是大面水冷板壁厚的一半。管壁变薄,自然会加速腐蚀的发生。此外,还有大量超快充电时热量散失,长时间高温条件下,冷却液中的乙二醇分解生成草酸和甲酸,加速冷板的腐蚀。如果冷板制造过程中产生杂质,特别是使用助焊剂时,可能会混入氯,这也会带来腐蚀的风险。 36氪获悉,MEGA起火事件发生后,小米汽车等使用麒麟电池的车企也紧急排查预案。结论之一是继续关注水冷铝板的杂质。此前,小米汽车对其所使用的麒麟电池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比如增加了泄漏传感器来监测泄漏情况,并在底部增加了多个冷却剂排放阀,以便在发生泄漏时及时排放。理想的召回公告称,除了电池冷板外,前置电机控制器也受到影响d.前置电机控制器是指 MOF 或 IGBT 等电子元件,通常与冷却回路中的电池串联。但除了电池和前置发动机控制器外,有业内专家表示,36氪,冷却液就是车辆的发动机。他们说它从前到后、从前到后流动。向前流动后,它流经车辆的冷却回路。因此,如果冷却液的缓蚀性能确实不符合预期,则可能需要对车内所有管道连接处的阀门、转换器、热交换器等关键部件的腐蚀程度进行调查。换热器,尤其是换热器,是由大量的铝合金薄板组成,铝合金板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铝合金板的厚度之一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受到腐蚀。在焊接过程中,有e是由于做工不好,有一定概率出现界面裂纹,而且焊接区域比其他部位薄弱,更容易受到腐蚀。业内人士透露,MEGA事件发生后,理想还紧急成立了特种材料研究所,加大对基础材料、流体和化学品的投入和研究。 “每个人都认为制冷剂并不复杂。事实上,汽车行业的基础化学和材料科学值得进一步研究。”汽车市场的生死竞赛仍在继续,利用新技术创造竞争优势的策略已成为汽车企业的普遍选择。虽然这是行业快速增长的原动力,但安全和质量始终是汽车行业的命脉。他们警告业界,从打不开的门锁到 10 秒内爆炸的有轨电车。开发正在进行中g 速度很快,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安全性。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